你一定看過這個標誌
RSS 是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的縮寫,翻譯成中文是:聯合發稿真簡單。
從2005年開始,陸陸續續很多網站開始出現一個稱為:RSS 的按鈕。橘紅的顏色非常醒目,小小的一個符號,總是藏在網站上不起眼的角落,又好像不重要。其他各式各樣的 RSS 按鈕變化如下:
從那時候開始,我常常想,等我有時間一定要來查清楚RSS是什麼意思。不過每次上網查了又查,總是半途而廢,最後想,好吧,也許我不該多管閒事,我又不是網路工程師,也許這個橘紅色的小東西不是我該懂的。
終於有一天,我實在是忍不住,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知道 RSS 是什麼。
上網查 RSS,卻發現沒有人可以說得出來什麼是 RSS,也難怪每次都讓人半途而廢。
Yahoo!奇摩網站上已經假設每個人都知道這三個英文字母是什麼了。
奇摩新聞上說明了用途,也終於寫了英文全名是什麼,但是忽略定義,因為可能說了也會讓讀者看不懂吧。
其他一般的網站,多只提到用途,比較完整的會將 RSS 的全名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列出來,說明這是:「一種以XML為格式基礎的內容傳送系統。讀者只要下載RSS閱讀軟體, 即可直接取得有興趣的資訊、看到所有訂閱的文章」,如天下雜誌網站所寫。
最後這種說法出現的次數最多,可是很奇怪,因為不管你將這句話看過幾次,總是不知道這句子在說什麼,每一個字都懂,但是合起來卻令人不知所云。有很大的因素是,句子中間的英文字:「XML」是一個特大的陷阱,很多人在此就因為煩惱自己不是電腦工程師、或是英文不好,所以就放棄去瞭解這個詞了。
就連有名的維基百科也不敢說開宗明義說出 RSS 這三個英文字到底是什麼,中文翻譯為:「簡易資訊聚合」,看起來感覺很有學問,雖然還是不知所云,不過總算是提供了一點線索。
好吧,那我們只好自己來學英文。將 RSS 這三個字拆開來好好看一下:
第一個字母 R
Really:真的(這是國中程度的單字)。
第二個字母 S
Simple:簡單(也是國中程度的單字)。
我開始有信心搞懂了,因為這是:真的很簡單。
最後一個字母 S
Syndication,就是:「聯合發稿」(依照維基字典上的線索發現到的)。
所以,RSS 就是:「聯合發稿真簡單。」
翻開字典,大一點的字典才找的到 Syndication,卻存在很多不同的解釋,讓人搞不懂倒底要用哪一個。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普遍的中文網站,看不到一個作者說得出 RSS 是什麼,因為都被這最後一個S搞混了。
想像你是一個記者或是作家,這一個「RSS 按鈕」可以很簡單方便,讓你一次將搞件提供給很多不同對象,或是別人可以透過這個按鈕來向你索取稿子。現在,這樣的事情在網路上可以自動被處裡好,非常方便。
搞懂了就不難了,而且在回去看其他人寫的用途、用法,終於都懂了。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什麼是 服務水準協議 (SLA)?
英文全名: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中文名: 服務水準協議
服務水準協議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 指的是服務提供者與使用客戶之間,應就服務品質、水準以及性能等方面達成協議或訂定契約。
IT關聯服務提供者,對於利用者保證其服務的內容和品質之協議。協議的內容一般會記述服務的範圍、評斷服務品質的指標等。
服務水準的指標必須是定量的,才能清楚的判斷是否有達到。例如24小時365天無中斷服務,系統稼動率99.9%,障礙通知時間5分鐘內,障礙恢復時間1小時以內等。
當無法達成約定服務水準時,處置方式、報告方法,甚至罰則也必須事先定義。
在設立SLA時,服務提供者首要之務,就是與使用者達成共識,決定整體方法與指導原則,並加以標準化。在SLA起頭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給使用者適當的期待,先有簡單的事情著手(如合約),而非一開始就處理太多細節。
在設定SLA時,如果能落實下列幾項重點,可讓企業或機構更容易因為導入SLA而更優化整體管理流程。
(1)SLA必須以服務為導向,而且這樣的服務可以創造利商業益。
(2)制定SLA時,成本、價格以及服務內容應透明化。
(3)力求簡單明瞭,細節過多容易造成資料更新時的負擔。
(4)排列優先順序,首重為企業創造價值,避免分散焦點。
(5)盡快開始評估關鍵績效指標(KPI)。
(6)應設立明確的服務經理人。
過往由於各使用部門不甚瞭解IT運作邏輯,容易對系統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以至於訂立的SLA 過高。SLA 訂得越高,代表系統的運作效能與可靠度都必須增加,勢必得大幅提高採購成本支出;然而,一般情況下,這樣的採購預算不易得到老闆的支持,因此IT部門往往無從落實這些 SLA 目標。不過,現在透過 SLA 管理軟體,可先瞭解各個系統實際的狀況,再進行修正,讓 SLA 較容易落實,且 SLA 的效益也較容易被看到。(來源網站)
為什麼要建立服務水準協議(SLA)?
建立服務水準協議,不只是完成一份文件,它是一個工具,也是一個過程,它使存在文件中的各方能夠參與並互動,進而達成協議、建立關係,如果沒有服務水準協議,服務提供者與服務需求者(客戶)雙方將無法就所要提供及執行的服務達成有效的共識,難免衍生許多服務執行與管理的爭議,進而影響服務提供者與客戶間業務目標的達成。
因此,服務水準協議是一個可以協助服務提供者和客戶,有效管理彼此對於服務內容與服務水準期望的一個極佳工具,它可以幫助企業建立溝通管道與溝通計劃、建立一致性並減少衝突,並以客觀的方法量測服務的效能。
服務水準協議能夠幫助客戶與服務提供者雙方達成雙贏,並且滿足彼此在企業目標的達成,近年來服務水準協議已廣為各行各業接受,也包括了IT服務。對於有意要導入各種IT服務管理架構(例如ITIL、COBIT、ISO20000等)的企業,服務水準協議是服務水準管理的重要基礎之一。所有IT服務計畫及作業,都是根基於服務水準協議上逐步展開和持續改善,因此明確、量化的服務水準協議,將是提昇IT服務管理品質及績效的第一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