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你的 2/3 呢 ?




好文分享~

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花旗,一個臥虎藏龍的金融競技場。

花旗人的外表,多半光鮮亮麗、自信滿滿,但他們卻面臨比別人更激烈的競爭與壓力, 為了強過身邊的「第一名們」,他們必須更用力的工作,甚至犧牲自己的生活。

不過,民國五十三年次,擔任花旗銀行金融同業處副總裁的黃毅,卻有一套與眾不同的工作哲學。


進入花旗銀行十三年,黃毅從不加班,他只有一次在週末加班的紀錄,一個禮拜的應酬不超過兩天,回家絕口不談公事、不想公事。


這樣的人,仍然可以在花旗銀行裡擔重任。
五年前,黃毅接下這個職位,帶領著近二十人的團隊,
爭取與銀行同業、保險、證券、投信,
甚至央行等法人機構的往來業務,
五年來,這個部門對銀行貢獻的收入金額成長超過一倍。
去年,這二十個人創造出十三億元的收入,
並將國際科技大廠委外代工的觀念引進國內的銀行市場,
推動銀行將核心業務的非核心能力業務委外給花旗代工。


工作一百分,對黃毅來說,並不困難,
從民生國小班長、介壽國中模範生、建中到台大土木系、台大商學研究所畢業,
黃毅是一般定義的聰明寶寶,工作對他來說,似乎應付得游刃有餘。


但是,工作一百分以外,他的生活也能一百分,就令人好奇了。
黃毅充分保有自己生活空間的方式,
不一定是什麼了不起的興趣或娛樂活動,
但是,「工作只占生活的三分之一」,是他堅持的原則,
因此,每年固定兩週以上的旅遊計畫,
每週末固定逛書店、唱片行,
每天早上與妻子散步去喝杯咖啡、吃早餐,
以及音樂會等娛樂,都是他豐富生活的活動。


期許自己每年都要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讓「六十歲時回憶起來會微笑十秒」還有一件事可以凸顯他經營生活的用心。
民國八十三年,黃毅已經是花旗的主管,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銀行的主管應該是一板一眼,嚴謹自律,
但黃毅竟然報名參加Marlboro公司(萬寶路香菸)所舉辦的西部探險活動,
當時,台灣報名者眾,經過筆試、口試與體能測試,
黃毅成為第十一名,是候補第一名。


幸運的,有名獲選者因故不能成行,
於是他得以參加這為期十天的活動。
在同伴裡,黃毅的銀行員身分顯得相當特殊。
當時,這群人浩浩蕩蕩開往美國西部,從北邊到南邊,
他們學西部牛仔的騎馬趕牛、玩吉普車、泛舟、越野車等十天,
台灣的《民生報》等媒體還隨行報導每天活動。
「過癮極了,」黃毅說,「如果到六十歲時,我想到一件事還會微笑十秒鐘,那麼我花一年來做這件事都值得。」
因此,黃毅每年都告訴自己要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不管是工作或是旅行、玩樂。


一位與黃毅共事多年的同事形容,黃毅很懂得玩樂,是標準「WorkHard,PlayHard」的人。


這個性格有什麼原因嗎?黃毅反問記者,「你認為,人生可以規畫嗎?」


父親驟逝,體會人生無常--「活在當下,更及時行樂」
黃毅三歲時,父親就過世,得年三十五歲,除了一個姊姊、弟弟外,黃毅的母親腹中還懷著一個胎兒。
直到現在,父親的死因仍然不清楚,「我們根本措手不及,前一天父親才覺得不舒服,沒想到隔天就走了,」
黃毅說,「所以,你今天可能才生病,明天就掛了。」


因此,「要活在當下,更要及時行樂」的觀念一直深植在黃毅心中,他不要像他父親一樣。

黃毅從來不相信人生可以規畫,也從來不會把生活切割成「求學、工作、退休、享樂」四個階段。
在黃毅生活裡,他永遠把此刻可分配所有的資源,做最適當的分配,
而不會把資源設想成可以儲存到未來的某一天再享用,
根據這個原則,他的時間配置自然與多數人不同。


因此,問他是否為了追求保有高的生活品質,而放棄工作、放棄更上層樓的機會?
黃毅覺得很好笑,「對我來說,這是極為自然的事,沒有放棄什麼啊!」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個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圓,
有大有小,每個圓裡的成分也長得不一樣,
「我非常篤定自己要的圓長什麼樣子,我做的每一件事,都符合這個圓的樣子。」黃毅說。



很多人,對金錢的追求有一個模式,
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三千萬元,當達到第一個目標後,第二個目標就是一億元,然後,三億元是第三個目標,
然後,就變成「錢奴」。


「為什麼我不會變成這個樣子呢?」黃毅曾經這樣研究自己,許久後,他終於知道,「人生真的可能很短」
這個從小就深深影響他的觀念,是他所追求的人生,與別人最大不同的原因。


寧願工作得久一點,也要兼顧享樂--跑步時悟出
「永遠不與別人競爭」的道理在「五年級生」裡(民國五十年到五十九年出生的這群人),


許多人都想用力的工作十五年,然後,退休,好好的享樂。
但是,黃毅從來沒想過要提早退休的問題,他不要這種被切割的人生,
對他來說,「我永遠要一邊玩、一邊工作,即使可能要工作得久一點。」
黃毅是少數還會認同「五十五歲退休」的「五年級生」。


但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花旗競技場裡,眼見著別人都這麼戮力的拚績效,黃毅要如何保持心中的平衡感呢?
「永遠不要與別人競爭,要與自己競爭。」
這是他的法寶,也是他青年時期跑步悟出的一個道理。


黃毅念介壽國中時,為了訓練自己的意志力,每天早上都到公園、或台北體育場跑步, 後來,他發現一個道理,在這個跑道上,隨時都有新加入的人,
因此,此刻你所在的位置,到底是領先,還是落後別人呢?
每個人的起跑點不同,加入時間不同,跑的距離也不相同,在你後面那個人,可能落後你,也可能是領先你的人。


「很顯然,這是一個無法比較的問題。
所以,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應該專注在自己的腳步上,隨時調節自己的呼吸,不要中途跌倒,或亂了腳步。」


黃毅的父親過世後,母親為了撫養幼兒,長期在外地當紡織廠的女工,即使黃毅已經擔任花旗銀行主管時,
母親仍在餐廳裡洗碗,甚至為人幫傭。
當時,黃毅下班後也還會到餐廳裡幫母親的忙。
從小,黃毅由祖父母一手帶大,並生活在有五、六十個堂兄弟、妹的大家族,
他從小就知道要如何自己解決問題,如何與別人共享資源,而在職場上成功。
但是,黃毅清楚的認知,一切的成功,只為了活出豐富的生活品質。


從小的生活經驗,黃毅學會獨立,也學會與別人共享資源,並培養出等待成功的耐力。 而且,「我把一個人當成人在經營,而不是當公司在經營。」
因此極度工作,極度玩樂是他想活出的人生彈性。
被遺忘的職場生理時鐘


近幾年來,我失去幾個職場上認識的朋友,他們以相同的節奏離開,根本來不及道別, 我甚至連他們離去當時到底痛不痛苦都無從揣測,也幫不上忙。
一個是營業單位的新鮮人,退伍後第一份工作,鏖戰數月,好不容易業績稍有起色, 


卻在某個盛夏早晨上班途中的紅綠燈前方,趴在駕駛座上停止心跳呼吸,那時,他還不滿二十五歲。

另一個在日本商社工作,經常出差應酬加班,總是自豪身體壯得像條牛,沒想到卻在幾個禮拜前猝死。
那個晚上看起來毫無異狀,他照舊因為加班錯過晚餐,
照舊跟幾個同事吃宵夜,喝了一些冰啤酒,進了家門之後,在妻子面前倒下,
送醫已經回天乏術,三十幾歲的人生,劃上休止符。


他們從自己的人生中瞬間抽離,也從職場同儕的集體記憶裡消失,
我或許略知他們在工作上面臨的壓力與瓶頸,卻不曾體恤他們身體的脆弱,
工作霸佔了他們得以喘息的時數,他們經常憂慮業績無法達成,新產品沒辦法順利上市,趕不及提案給老闆,
他們在家庭與職場之間、人生與事業當中失去身體的主控權,
即便公司給了他們優渥的待遇、高額的團體保險、昂貴的健康檢查補助,
卻還是彌補不了生命倉促煞車的遺憾。


企業總是不斷強調績效,
工作狂主管也總是大方打亂員工的生理時鐘,許多上班族的人生因此失去平衡,
讓原本只應該share三分之一時數的職場鐘點,殘酷侵蝕了另外三分之二得以休閒與睡眠的美麗時光。


老闆或許每天關心工作進度,卻不曾問過員工有沒有長期便秘的煩惱;
稽核可能按月追蹤交際費用,卻沒興趣知道員工的膽固醇有多高;
同事之間也許計較誰的升遷快、誰的薪水高,卻沒想過誰的快樂多、誰的睡眠品質好。 


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將工時長短與貢獻度忠誠度綁在一起,
樂意加班心甘情願留在公司待命的人,經常獲得褒獎讚美,
而準時下班抗拒超時工作的人,則被嫌棄。
嚴苛定義中,不乏欣慰的暖流。
早就聽說一個出版社總編輯堅決反對員工加班,
一到下班時間就急著趕人,他希望工作伙伴可以擁有足夠的睡眠與休閒,
離開辦公室就把工作鎖在抽屜裡,
一走出辦公大樓就走進自己另外三分之二的人生。


另一家企業老闆更妙,索性把每週放假前的午後也大方送給員工,
鼓吹同事去喝下午茶、泡個不擁擠的露天溫泉、或者來一趟精油芳香療程。


我喜歡這種人性關懷取向的溫暖體貼,
而非咄咄逼人的淘空式冷漠,
當然,我也敬佩這些準時要求員工下班的老闆,
他們所營造的健康快樂上班概念,
是這個講究高倍速競爭的職場生態中,最迷人的荒漠甘泉。


許多企業或許記得定期保養大小事務機器,為它們更換耗材檢測線路添加潤滑劑,
卻疏於打理員工的身心狀況,或急於測試員工的容忍極限,
期待在薪水額度之內獲得超值對價;
而員工同樣高估自己的能量,總以為吞幾顆胃藥就能撐過身體苦痛,總以為每天睡三小時不成問題,
或者多喝幾杯黑咖啡就能增加幾個小時的續航能力,
甚至,仗著年輕、仗著體力好,就放肆熬夜、應酬、緊張、多疑,
或看著自己的臉色變得蠟黃蒼白,以為多敷幾次臉,多吞幾顆維他命,應該就OK了吧!
職場電腦化之後,上班族經常把自己也當成不當機的CPU
即便體內的肝、膽、胃、腸、腎、心臟、血管、淋巴、內分泌、自律神經、脊椎或視網膜,已經悄悄舉牌抗議了,
而一徑在職場上逞強的人啊,不要自以為是無敵鐵金剛,身心的bug早就呼天搶地了。 


被遺忘的職場生理時鐘,以及更多被忽略的員工健康警訊,
在屢屢被誇大歌頌的幾波職場生態革命中,
在網路改變了無時差的全球化競爭之後,
人類的生理機能並不具備24小時運轉的本事,
朝九晚五原該是最符合養生的工時概念,
所有企業體,甚至所有工作者,是該逐步修正超時賣命的工作哲學,回歸健康工作的職場概念囉!


下班了,勇敢收拾公事包準時離開吧!
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風景,在玻璃帷幕大樓之外的天空跟你招手呢!




如何寫網頁企劃書 | 轉

最近看到一些朋友在接觸前端的網頁設計專案時似乎不是很有經驗,因此把過去幾年斷斷續續接了一些網頁設計專案的經驗,寫在這邊與朋友分享。

大抵來說,在製作前端的網頁時(在這邊暫且不論使用了什麼後端平台、以及與資料庫連結的各種系統技術那類的專案),除了各種如HTML、CSS語法,還有常見繪圖(Photoshop、Illustrator等)、製作(如 Dream Weaver、FrontPage等)工具的熟悉之外,最重要的是專案的企畫階段,而特別是要製作出一份清楚的企畫書。

藉由一份紙本,便可以為客戶先行勾畫出最後成品的輪廓,讓客戶瞭解工作內容與進度,工作成員也能夠有清楚的分工、工作分派的依據,所以往往是在企畫、提案階段,花去最多的時間,但是在企畫階段花上較多的心力,在後來的製作階段便可以省去許多修改上的不必要功夫。當然啦,製作能力重要,企畫能力重要,不過似乎業務能力更重要,往往是做案子容易,找到找案子做難呵。



大概來說,一份網頁企畫書應該包含幾點:

設計理念、視覺風格、網頁結構、使用技術、人力配置、時程配置、報價、品質保證等等,以下就這幾點分點說明。

一、設計理念

以濃縮、精練、簡要的文字,呈現出設計最初的出發,以及最後設計成品所要表現的主題,比方說「健康」、「自由」、「溫暖」、「幸福」等,一名設計者如果沒有理念,那麼便稱不上是設計。換言之,設計理念就是在純粹視覺表現之外,設計作品最重要的背後意識形態,此一意識形態須切合企業形象以及企業的行銷策略。

二、視覺風格

視覺風格的提案大概包括兩方面,造型風格以及色彩計畫。

造型風格主要是設計將要採取怎樣的文類(genre),比方說,要沿用東方的風味還是西方風味,採用傳統風味還是現代風味,寫實風格或抽象風格等,或是要表現哪一種媒材的質感,如鉛筆、油畫、水彩、水墨等。除了版面與圖片外,還有標準字與Logo的定義。設計理念是決定造型文類的最重要因素,因為在各種風格的母題(motif)使用上,往往這個母題本身便包含了意義。

色彩計畫在於定義出系統所要使用的配色,定義出要使用顏色的色票以及顏色運用的比例。

三、網頁結構

網頁結構決定站台導覽的方式,通常來說,有三種網頁結構:
1. 線性結構:單一入口導向單一結束,多用於敘事性質較強的網站,例如線上Flash影片等。
2. 階層結構:使用多層選單,使用者從單一入口,依據一層一層的分類、層級進入內容,目前大多網站都使用階層結構。
3. 網狀結構:系統提供多重入口,可以用各種方式瀏覽網站。
在企劃書上,網頁結構多以結構圖呈現。另外根據網頁結構,決定怎樣製作導覽方式,例如製作選單或網站地圖(Site Map)等。

四、使用技術

前端網頁設計中不受平台影響的技術部份,包括是使用 HTML或 XHTML、是否使用 Java
Script、CSS、是否內嵌有 Flash 檔案等,如果包含使用需要特殊環境、設備才能夠瀏覽的技術,應詳盡列出。另外,如果使用須伺服器支援的動態頁面技術,需要採購方在前端之外,在後端予以支援,也應在企劃書中告知。

五、人力配置

安排人力分工,通常來說,會需要有一人負責擔任聯繫的窗口,連絡客戶,反應客戶要求以及通知其他設計成員。而成員間因為工作的比重,可能有人專注在HTML、有些則專心在Flash動畫、圖形或3D模型製作等。

六、時程配置

專案進行的時間表,專案進行的時程規劃大抵如下。
1.需求書、招標:採購方提出需求書,設計者取得需求書研究
2.企劃書提案:設計者針對需求出內容,進行設計企劃,企劃除了人力、時間及報價外,在視覺風格方面,多提出多組設計供採購方挑選。
3.比稿:多家設計者一同參與比稿,採購方從多家設計者中挑選理想的設計,或雖不符合理想,但先決定設計者,並繼續修改企劃書。在合理的狀況下,採購方應該給予每家參加比稿得設計者比稿費用,不過台灣往往並沒有這樣的觀念。
4.議價、簽約:根據企劃書內容簽訂合約。
5.製作:按照企劃書內容執行。
6.期中報告:報告製作進度,採購方在此階段可提出較多修正意見。
7.修改、完成製作:設計者依據採購方意見,修改先前設計進度,並完成製作。
8期末報告:檢核期中報告的修正意見是否修正完成,並檢查設計成果是否仍有問題需要修正。
9.最後修改:根據期末報告中的問題進行修正。
10.驗收、交貨:比對成果與企劃書內容,結案。
在實務上,會將一個專案拆成多個部份分工,每一項分工的時程也儘可能在企劃階段進行詳細規劃。

七、報價

坊間有許多什麼「一頁HTML八百塊」之類的浮濫報價方式,但對專業的設計來說,,合理的估價應該是,因為這類設計以人工為主,所需要的工作量,也因為頁面的精細程度有所不同,因此該是設計者人工的合理薪資,乘上所需要的工時,所粗估的大概人事費用,加上稅金以及設計公司利潤等。

人力的估算包括網站的規模、Flash可能需要的精細程度,除了單純頁面設計外,會不會需要額外文案與腳本的人力,採購方材料支援的多寡也會影響設計者所需要準備素材的時間等。考量的範圍還包括是不是急件、要加成收費…等等。

八、品質保證

設計者應保證以下幾點:
1.設計中不含惡意程式碼(如電腦病毒或惡作劇設計)
2.可在多種通行的平台以及瀏覽器中順利瀏覽
3.設計成品不會引起著作權問題。

九、設計概念圖

在提案時,以Illustrator或Photoshop,先挑選重要頁面(如首頁或內文模版),繪製出網頁最後的視覺外觀,供採購方在挑選的時候作為主要的參考。而在修改企劃書所提案的視覺風格上,也是以修改設計概念圖為主。

十、其他

其他交貨方式、付款方式等。





























如何整理電腦中的文件

如果你的電腦裡有很多圖片,文檔以及其他的文件,它們可能會非常雜亂,你找的時候很不方便。所以,為了自己使用電腦的方便,最好按照下面的方法合理整理、分組你的文件。

下面的介紹是以Windows 操作系統為例,不過,這種方法同樣適合其他的操作系統:

了解容易混亂的幾個地方

首先需要了解系統中最容易變得混亂的幾個區域,這樣你才能開始有針對地整理。在Windows 中,通常比較混亂的區域是:

桌面(Desktop)
我的文檔(My Documents)
系統中用戶的文件夾(X:Documents and SettingsXXX)
個人下載目錄 (X:Downloads)

找到並刪除你不再需要的文件

使用電腦時間長了以後,有很多文件是你不會再去使用的,把你確定不再使用的文件刪除掉。

把通用的文件存放在一個大的目錄

例如,使用"我的文檔",或者自己新建一個文件夾,把所有同類的文件和文件夾放在這一個大的文件夾內。這樣方便備份和查找。

創建其他一些目錄分類存放文件

根據自己使用的習慣和要求,創建一些有意義的目錄,這些目錄分別存放相應分類的文件(夾)。例如,你可以在磁盤根目錄或者某一個總的文件夾內,再創建"工作"、"個人"、"朋友"、"家庭"等分類。你也可以按照日期和時間,相關的人、活動事件,文件類型,地點等等分類。只要讓目錄看起來更容易識別,方便你找到即可。


創建子目錄合理存放文件

在已經分好類的文件夾中,如果文件還是很多的情況下,要盡量根據文件的屬性,創建一些子目錄,然後把相關的文件分別存放到子目錄中。創建子目錄要注意的問題是,不要創建層次很深的目錄結構,這樣反而會使查找更困難。


對整理的文件進行排序


有的時候,你的文件名可能是一些毫無意義的名字,例如,你從網上下載的歌曲名稱,有時候會是一些毫無意義的數字。通過排序和重命名,重新整理文件夾中的文件,使他們看起來更整潔,一目了然。